一、基本概念
1、什么是APQP
。1)QP是為了開發新產品/更改產品做準備的活動。
。2)APQP是一種結構化的策劃方法。
a)策劃過程包括了從市場調研至批量投產全過程。
b)該方法明確了確保產品使顧客滿意的各策劃步驟。
c)該方法明確了每一步驟的工作內容和要求。
d)該方法明確了步驟之間的相ス叵擔詞淙胗朧涑觶
。3)APQP具有的特點:
a)目標明確:滿足顧客要求,不斷改進。
b)按規定的方法和組織形式進行策劃。
c)應用各類分析工具:FMEA,MSA,SPC、流程圖,QFD等。
d)保證跨職能活動的效率:橫向協調小組。
。4)APQP的工作原則:
a)過程方法的原則:活動的P.D.C.A循環。
b)多方論證的原則:跨部門的項目小組高效活動。
c)預防為主的原則:對不合格加以預測,并實施控制。
d)堅持改進的原則:APQP工作:永無止境。
e)強化培訓的原則:新技術新知識的認知。
2.為什么要實施APQP——目的
。1)為了早期識別質量問題,以便采取預防措施。
。2)可以提高工作效率,以低成本提供優質產品。
。3)使策劃過程具有可重復性,防止不合格重復出現。
。4)為改進提供便利。
3.APQP的基本方法——同步技術
。1)傳統的逐級轉換:即:產品設計→工藝設計→試制等,其缺點:過程之間不溝通,缺乏統一性,成本高。
。2)同步技術取代逐級轉換,不同階級同時開始運行。
4.APQP的階段性
。1)工作階級:計劃和確定項目階段,產品設計開發階段,工藝設計開發階段,產品及過程確認階段,反饋評定階段。
。2)APQP5個階段的起止時機。
產品實現過程:市場調研立項→項目批準→設計樣件→試生產→投產
、耠A段
APQP階段:
二、APQP的實施
1、計劃和確定項目階段
。1)本階段工作目的及任務
a)進行總體策劃,包括人員,資源及時間安排
b)確定顧客的需要和期望,提供比競爭者更好的產品
c)確定設計目標和設計要求
。2)本階段的輸入及形成的文件
a)本階段的輸入為:顧客要求、以往的經驗、企業確定的產品目標及要求、市場調研結果。
b)輸入形成文件:立項可行性報告,包括:
、偈袌稣{研結果:
、诒WC記錄和質量信息:
、坌〗M經驗:
、軜I務計劃/營銷策略:
、莓a品/過程指標:
、蕻a品/過程設想:
、弋a品可靠性研究:
、囝櫩洼斎耄
。3)根據輸入,完成下列工作,并形成相應文件。
a)成立跨門的橫向協調小組,并明確組長及相關職責,輸出“小組名單”。
b)進行總體策劃,明確所需資源(硬件,軟件及資金)和時間安排,輸出“APQP策劃表”。
c)明確項目設計開發的具體要求,輸出“設計任務書”,包括:
、僭O計目標:產品性能及可靠性目標、PPK目標、故障概率目標、廢品率目標、過程能力目標、制造成本目標、生產節拍目標等。
、谠O計要求:顧客要求、產品標準要求,法規要求,企業附加要求等。
、鄢跏疾牧锨鍐危杭傧氲牟牧,外協件清單。
、艹跏歼^程流程圖:假想的工藝流程圖。
、莩跏继厥庑悦骷毐恚焊鶕涷灱邦櫩椭付▉泶_定,包括:總成、零件、工序、工藝參數4級特殊特性。
、捱M行各項試驗的要求:試驗項目(要考慮顧客要求及產品標準)及接收準則。
d)明確設計項目的各類保證措施,輸出“產品保證計劃”,包括:
、倜鞔_產品設計及工藝設計要注意的問題。
、诖_?煽啃,耐久性的具體措施。
、蹖Ρ卷椖克捎眯录夹g、新工藝、新材料進行風險及可行性評價,并提出相應措施。
、軐σ酝墓收霞笆нM行分析,并提出相應措施。
、莩跏脊こ虡藴室螅阂员砀裥问搅谐霾牧,外協件及成品的技術要求。
e)對小組名單及APQP策劃表進行評審,輸出“設計策劃評審記錄”。
f)對設計任務書,產品保證計劃進行評審,輸出“設計輸入評審記錄”。
2.產品設計開發階段
。1)本階段工作目的及任務
a)將顧客及各類要求轉化為具體的技術要求。
b)進行產品設計,包括、結構、材料選用、各類參數確定。
c)進行設計環節中的風險分析,并采取相應措施。
d)提出設備設施及各類相關要求,制造設計樣件。
。2)階段輸入:Ⅰ階段所輸出的文件即為本階段的輸入
。3)根據輸入,完成下列工作,并形成相應文件:
a)小組成員確定特殊特性,包括總成及零件的特殊特性,(即1.2級特性),明確需重點控制的質量特性,形成“特殊特性明細表”。
b)設計人員針對總成/分總成/零件進行風險分析,輸出“D•FMEA報告”其結果在設計文件中要描述。
c)小組成員針對D•FMEA報告進行評審,提出改進建議并實施,輸出“APQPA—1檢查單”。
d)設計人員對制造及裝配過程中的變差進行分析,包括公差累積所產生的影響,關鍵尺寸的離散性,提出產品/工藝設計時需注意的問題,輸出“分析報告”。
e)進行產品設計和計算,輸出“各類圖紙”“材料規范”“工程規范”“驗收準則”“服務指南”必要時,還需輸出:計算書,試驗大綱,產品標準等。
f)小組成員根據設計輸出文件,提出設備,設施、工裝、檢具的配置要求,輸出“設備設施的綜合要求”。
g)小組成員針對“分析報告”、“設計輸出文件”“設備設施綜合要求”進行評審,包括完整性、可靠性,提出完善建議,輸出“設計輸出評審記錄”。
h)由設計人員針對“設計輸出文件”進行設計評審,會議形式,并提出措施建議,輸出“設計評審及措施記錄”。
i)由設計人員進行設計驗證,采用類似設計對比/變換計算方法對設計結果進行驗證,輸出“設計驗證及措施記錄”。
j)由設計人員編制樣件控制計劃,明確對設計樣件進行檢驗與試驗的要求,輸出“樣件控制計劃”。
k)由設計人員針對樣件控制計劃進行評審,并提出改進建議,輸出“APQPA—8檢查單”。
l)制造設計樣件,并按“樣件控制計劃”的要求進行各項檢驗與試驗,將結果與設計任務書對比,以驗證設計正確性,輸出“樣件檢測報告”。
m)由小組成員對設計各環節進行再確認,提出需進行改進的環節及要求,輸出:APQP附錄E“小組可行性承諾!
3.工藝設計開發階段
。1)本階段工作目的及任務
a)將產品設計所輸出的技術要求轉化為可操作的制造系統。
b)進行工藝設計,包括加工方法,控制手段,工藝參數。
c)進行設計環節中的風險分析并采取相應措施。
d)完成作業文件的編制。
e)為小批試生產做好準備。
。2)階段輸入:Ⅰ、Ⅱ階段的輸出即為本階段的輸入。
。3)根據輸入,完成下列工作,并形成相應文件:
a)根據設計文件,明確產品包裝要求,包括包裝材料,方法、嘜頭等,輸出“包裝規范”。
b)根據設計任務書,產品保證計劃,設計文件,對該項目所涉及的質量體系進行評審,并提出改進意見,輸出“APQP
A—4檢查單”。
c)根據設計文件,設計任務書等,進行工藝方案設計,明確工藝流程圖平面布置圖。輸出“過程流程圖”及“平面布置圖”。
d)對工藝流程圖及平面布置圖進行評審,并提出改進建議,輸出:APQPA—5,A—6檢查單。
e)明確與產品特殊特性及重要特性相關的工序及工藝因素,為風險分析及特殊控制提供依據,確定3.4級特殊特性,輸出“特性矩陣圖”,特性矩陣圖:是特殊特性明細表的延伸。
代號名稱尺寸編號描述公差工序編號
代號—產品代號,名稱—零件名稱,尺寸編號—特殊特性編號
描述—特殊特性名稱,公差—特殊特性技術要求。
f)針對特性矩陣圖中的工序及過程流程圖中的重要工序進行風險分析,并制定相應措施,輸出“P—FMEA報告”其結果在后續控制計劃中要描述。
g)針對P—FMEA進行評審,提出改進及完善的建議,輸出“APQPA—7檢驗單“。
h)根據工藝方案、,設計文件、P—FMEA、特性矩陣圖,明確試生產的要求,規定專門質量保證措施及檢驗要求,為作業文件的編制提供依據。輸出“試生產控制計劃”。
i)針對試生產控制進行評審,提出改進及完善的建議。輸出APQPA—8檢驗單“。
j)針對試生產控制計劃,進行設備,設施、物流、工裝、檢具的策劃,明確相應的配制,輸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