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國家質檢總局有關規定,目前,實施加貼QS標志的強制日期已進入第二階段,從2005年7月1日起,肉制品、乳制品、飲料、調味品、方便面、餅干、罐頭食品、冷凍飲品、膨化食品和速凍米面等10類食品開始執行QS咨詢。
眼下,雖然這10類食品執行QS咨詢剛一個多月,但據媒體報道,假冒QS已經開始混跡于市。比如,北京某知名大型超市自制冰淇淋違規粘貼QS標志,實際上迄今為止并沒有通過QS咨詢;某合資企業生產的礦物質水私自貼上QS標志等。此外,在超市自有品牌中,一些食品都是直接進貨,自己加工,包裝十分簡單。尤其是散裝食品和肉制品,包裝上幾乎都沒有QS標志,置身于制度之外。然而,QS制度的實行,是為了嚴格控制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。"超市制造"的食品如何讓消費者吃得放心,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。北京市質量技監局的工作人員解釋說,由于這些食品屬于店內現場加工,應歸到餐飲企業產品,不在QS體系的涵蓋范圍內,應由衛生部門統一監管。
記者從質監部門了解到,最近市民舉報假冒QS標志的電話逐日增多,主要是部分沒有拿到咨詢的企業,把假冒的QS標志貼在自己產品上,蒙騙消費者。偽造的QS標志之所以能在市場上泛濫,是由于國家質檢總局雖然對QS標志的邊線、色彩、大小都有嚴格規定,但是允許企業根據需要放大或縮小,符合標準的生產企業在產品包裝上可以自行印制,再加上印制QS標志的技術含量并不高,普通文印店毫不費力就可以印制,據說成本只在每個1角左右。
質監部門的有關工作人員表示,QS咨詢的市場準入制度,對于消費者而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食品質量安全保障機制。消費者購買飲料、調味品、方便面、餅干、罐頭食品、冷凍飲品等10類食品時,一定要認真檢查商品的外包裝是否印有QS標志和食品生產許可證號。一些違規企業之所以毫不避諱地加貼假冒標志,也反映公眾對QS的重視程度有待加強。當2004年1月1日,第一批5類食品的QS制度開始實施時,很多媒體進行了宣傳。但實行3個月后,中消協在北京市進行問卷調查發現,雖然有94.4%的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很關心,但只有28%的消費者知道包裝上沒有QS標志的產品不能在市場上銷售。記者的一番調查也印證了這一事實,絕大多數購買冰淇淋的人并沒有注意到這個標志。他們表示,一般就是挑選喜歡吃的品種,基本沒有留意原本就花花綠綠的包裝袋上這個不起眼的標志。
同時,記者在幾大超市調查發現的另一個問題是,目前許多應該執行QS咨詢的食品包裝上卻沒有相關標志,看似違規的現象不僅對市場造成混亂,而且也讓消費者有點不知所措。對此,國家質檢總局有關負責人給記者的答復是,2005年7月1日后,市場上銷售的生產日期為7月1日以前的10類合格產品,不納入無證查處的范圍,可以不加貼QS標志,在保質期內繼續銷售。由于咨詢實行的時間不長,食品咨詢的普及還處于新舊交替的過渡階段,因此商場、超市內不乏規定應該執行QS咨詢,但食品包裝上卻沒有QS標志的現象。因此,凡是7月1日以后生產的,如沒有QS標志,就說明該產品為不具備生產合格產品能力的企業所生產,其質量安全難以保證。